海上风电是新一代风电的重要发展方向。相比于传统发电方式,海上风电具有清洁低碳、发电利用效率高、不占用土地资源、适宜大规模开发、风机水路运输方便、靠近沿海电力负荷中心等优势。发展海上风电,对于 " 碳达峰 "、" 碳中和 " 目标实现、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培育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洋风能资源丰富,近年来,海上风电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从 2016 年的 0.59GW 增长为 2021 年的 16.9GW,年均复合增长率 95.6%;累计装机容量从 2016 年的 1.63GW 增长至 2021 年的 26.39GW,年均复合增长率 74.5%。中国已成为世界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
1、政策驱动
多项顶层规划和支持政策的落地,为风电行业发展指明发展方向。2020 年 1 月,国家财政部、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 号),规定自 2020 年起新增的海上风电项目将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而存量项目则需在 2021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全部机组并网才能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由此引发 2021 年海上风电装机潮,2021 年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 452%。2022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 十四五 " 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推进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区域布局,推进深远海域海上风电开发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重点建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系列政策的发布助力我国海上风电行业走向低成本、规模化、平价化发展时期。
2、产业链结构
海上风电产业链由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中游整机组装企业、下游运营和维护方三部分构成。
(1)上游:海上风电相关零部件包括轮毂、叶片、发电机、齿轮箱、轴承、铸件、塔架等。1)叶片。风机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叶片设计、制造及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机的性能和发电效率,对风电场运营成本影响重大。2)齿轮箱。根据风力发电工作原理,风轮半径越大,单机功率愈大,发电成本就愈低,风电机组大型化是趋势;风力发电机齿轮箱位于机舱内部,是目前兆瓦级风机传动链中的薄弱环节,属易过载和损坏率较高的部件,海上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的可靠性对风机的寿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轴承。目前我国配套大功率机型的高端轴承主要依赖进口,高端轴承的溢价较为明显。4)铸件。我国是铸件的主要产能国,但是由于环保政策趋严以及铸件自身扩产周期较长,近两年国内铸件产能增速较低。
就风电场成本分布而言,根据平安证券数据,2021 年包括零部件在内的风电机组是中国海上风电成本中最大部分,占比为 48%。国产化程度方面,除主轴轴承外,其他环节基本已实现国产化,且已有部分主轴、轮毂等铸锻件环节优质企业实现出口。
(2)中游:海上风电机组整体组装行业集中度较高。海上风电整机市场份额在全球市场占比最高的前四家厂商分别为西门子歌美飒、三菱维斯塔斯、上海电气和金风科技。国内海上风电整机厂商方面,上海电气、远景能源、金风科技、明阳智能在新增装机规模上占据较大份额。
(3)下游:海上风电产业链下游包括海上风电运营和设备维护。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的技术壁垒更高,且前期投入资金大、项目周期长,开发流程更为复杂,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审批,因此对开发商的风电开发经验有较高要求。海上风电运营商和运维商主要为大型央企,如国电电力、三峡新能源、国家电投、大唐新能源、中广核等。区域分布方面,浙江、江苏、广东、上海等区域风能资源丰富的海域,成为海上风电热门布局区域,当前南方布局密度大于北方。
3、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增长趋势:未来中国海上风电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随着 2022 年国家补贴正式退出,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增速预计将明显放缓,未来增长将主要依赖地方支持和该行业在电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GWEC(全球风能协会)数据显示,未来中国海上风电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到 2030 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将达到 60GW 左右。
(2)技术发展趋势:机组设计及海上输电等多项技术亟待突破,助力海上风电行业降本增效
海上风电技术包括风机机组、海上输电、海洋工程、运维技术四个方面。由于当前的开发经验和技术成熟度有限,海上风电的开发往往面临着高投入和高风险,成本问题仍是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的首要问题。
未来,海上风电行业将持续聚焦于以上四类技术,通过技术突破和创新带动全行业实现降本增效。其中,通过对新型和特种风机的设计以及海上相关施工技术的提升,可以提高风能利用效率、降低安装成本;通过功率预测技术的突破、风机智能转矩和叶片控制以及智能化运维等方式,可以提高机组的可靠性和发电量、降低机组的运行成本;通过对新型大容量、漂浮式海上风电场站的整体设计和施工优化,可以充分利用远海风能资源,助力远期的海上风电平价上网。
来源:36氪